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名称:上海迈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2999弄10号楼202
电话:021-36413725
邮箱:microgene@126.com

业界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资讯 » 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

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

作者:迈其生物

来源:BioArt植物

点击数: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同时也是智慧农业的基础,种源安全决定着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实验室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产生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撑,为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也是我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因此,针对我国种业目前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一些领域育种创新特别是基础原始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的现状,谋划建设国家种业实验室,是解决我国农业领域“卡脖子”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战略选择,迫在眉睫。目前湖北、海南、河南、四川、湖南等地先后筹建了相应的种业实验室,对小麦、水稻、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开展了深入研究。

地点湖北武汉

名称洪山实验室

进展:

洪山实验室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从国家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出发,以显著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破重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为使命,首批立项建设的湖北实验室。洪山实验室于2020年12月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组建,为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

2022年1月15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组织的生物种业发展研讨会暨洪山实验室建设咨询论证会通过洪山实验室提交的创建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建议方案。

优势:

参建单位:实验室聚焦生物育种领域,是首批立项建设的湖北实验室,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建设,主要参建单位为: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中科院水生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先正达集团中国、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金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科研力量: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担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目前汇聚了包括湖北省内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位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家杰青、优青等优秀科技人才。

创新技术能力:湖北是我国生物种业产学研重要基地,武汉正着力打造“中国种都”。全球第一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球第一支试管藕、优质双低油菜品种、优质柑橘、优质鱼、优质瘦肉猪……一个个标志性成果,彰显了湖北省在生物种业领域的创新实力。

建设目标:

打造生物种业领域万亿级产业集群,引领长江经济带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服务国家和湖北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洪山实验室将主要农作物、主要园艺作物、家畜、水产、微生物纳入研究范围,凝炼了5个研究方向——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重要性状的生物学基础、绿色优质品种培育、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实验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汇聚人才链、围绕人才链激活治理链,瞄准未来农业,扎根18亿亩耕地解决“卡脖子”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引领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地点海南三亚

名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

进展:

2021年5月12日,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是海南省为支持自由贸易试验港建设,支撑国家“南繁硅谷”建设的重要平台。

2021年9月,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立博士后工作委员会。

优势:

参建单位:海南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等4个政府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0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等5个企业单位以及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2个平台单位。

科研力量:种子实验室已建成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10个公共性、开放性科研平台,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研究生1158名、博士后56名;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种集团、先正达集团等20家高校、科研机构、种企作为理事单位。

创新技术能力:凭借良好的光热条件,海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育种基地。据统计,每年有29个省份超过700家育、繁、推相关单位的上万名科技人员,来到海南开展种子繁育工作,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繁育,占全国育成新品种七成以上。

建设目标:

实验室以主要作物、重要经济植物、畜禽和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收集农业种质资源,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精准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承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产业价值链。实验室将通过组织统筹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力量,有效整合现有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种子繁育科研力量,搭建种子科技创新和繁育平台,开展种子繁育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形成辐射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种子科学技术创新中心。

地点湖南长沙

名称岳麓山实验室

进展:

2021年,湖南出台《岳麓山实验室建设方案》,计划2022年至2025年在长沙总部集聚区投入100亿元,建设5大功能研究部、9大公共创新平台、15个品种创制中心、6个成果转化中心和一批科研试验基地,到2030年集聚3000人以上的高水平人才团队,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种科学研究、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大战略品种培育、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聚集“四个高地”。

2022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将以代表团名义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关于支持湖南牵头组建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的建议》,希望中央以湖南岳麓山实验室为总部,以海南、甘肃、湖北、河南等为基地,以全国各研究机构为网络,构建覆盖全国的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体系,打造国家种业创新战略科技力量,为提高我国生物种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撑。

优势:

人才优势: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强省,种业领域人才济济。目前,湖南有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以及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刘少军、刘仲华、柏连阳、单杨、吴义强等农业领域院士4000多位种业科研人员正在开展种业科研攻关。

创新技术能力:湖南目前建设了杂交水稻、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木本油料资源利用等3个种业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种业相关创新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14个部级种业相关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掌握了水稻育种、辣椒杂交制种、鱼类育种等领先国际的重大关键技术,获得了种业领域唯一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创新团队奖,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产业基础:有种子企业400余家,上市企业22家,培育了全球第七、国内第一的种业企业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等龙头企业领跑全国,水稻、玉米等商业化育种国内第一。

地点河南郑州

名称河南神农种业实验室

进展:

2021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神农种业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作为我省首家种业省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努力实现创新成果顶天立地,支撑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种源安全自主可控。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建成一流的种业创新平台,引进一批一流的领军人才,组建研发团队10-15个;攻克一批种业关键核心技术,选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到2035 年,培养引进包括院士在内的一流种业领军人才30名以上;在育种理论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进入国家实验室行列;综合创新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优势:

合作高校/企业:牵头单位为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参建单位包括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优势种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种业龙头企业。

整体布局优势:实验室本部负责总体规划和运行,首期启动植物研究中心和动物研究中心,用足用好用活省内种业技术和人才资源,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整合多家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从而实施一体化布局,多主体协同,全球化揽才,大跨度开放,全链条重塑,高效率运行。

承担核心任务:

一是建设一流种业创新平台;

二是凝聚一流种业创新人才;

三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四是解决种业重大科学问题;

五是攻克种业关键核心技术;

六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地点四川成都

名称农科院天府种业实验室

进展:

2022年3月23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种业实验室于暨“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启动会会上揭牌成立,旨在建设全国一流种业创新平台。

优势:

科研力量:天府种业实验室依托四川省农科院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察站、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等66个技术支撑平台组建。

创新技术能力:种业是粮食产业的源头,四川是全国种业大省、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四川三系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重要地位,建有7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以1个育制种大市、11个育制种大县、4个区域性良繁基地为主体。

建设目标:

将围绕四个方向设立功能实验室,强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生物育种技术开发、优异基因挖掘利用和抗逆生理生化研究,实现分子育种从2.0到4.0的跨越,选育一批绿色新品种。集中科技资源干大事,通过跨部门和机构的优质科技资源整合优化,聚焦解决国家、区域种业重大发展问题,完成战略性的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提高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